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订机票电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ICAO机场代码:ZYTX;IATA机场代码:SHE),建于1988年,位于沈阳市南郊的桃仙镇,距沈阳市中心20公里。是中国一级干线机场,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东北地区航空运输枢纽。同时为辽宁中部沈阳、抚顺、本溪、铁岭、辽阳等大中城市的共用机场。
目录立项
辽宁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分别于1985年3月和4月递交了《关于新建沈阳桃仙机场的请示》和《关于新建沈阳民航机场选址问题联合办公会议纪要的报告》,正式向国家申请建设沈阳桃仙机场,并于1985年7月1日获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同意新建桃仙民用机场的批复。
在桃仙机场未建之前,沈阳东塔机场是联外机场;后来,由于沈阳地区客运、货运、邮政运输量不断增长,东塔机场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民用航空运输的要求。因此,
选址机场选址于当时的沈阳市南郊的桃仙镇;机场两端及两侧净空均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要求。桃仙镇距离沈阳市区适中,机场净空要求和沈阳市城市发展基本上没有矛盾,机场运行和飞机活动的噪声对城市居民没有影响;桃仙镇场地自然条件、气象条件、地面交通条件也符合条件,故最终选址为桃仙镇。
始建工程1986年11月5日,沈阳桃仙机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为工程奠基。桃仙机场始
建工程是当时中国国家“七五”计划的大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飞行区的跑道、平行滑行道、站坪、停机坪、助航灯光、航管楼及通讯导航设施、旅客航站楼、机场公用设施及辅助设。按照国务院关于新建沈阳桃仙民用机场的批复,第一期工程投资主要由辽宁省地方负担,续建工程以国家投资为主。机场第一期工程比原计划提前14个月竣工,工程财务总决算为2.93亿元,与预计总投资的2.65亿元相比略有超支。
1988年11月3日,沈阳桃仙机场竣工试航,并由李鹏为机场题写“沈阳桃仙机场”场名。桃仙机场于1989年4月16日投入使用,并于1994年12月21日正式更名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008年6月9日,德国汉莎航空开通沈阳至慕尼黑航线,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也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家拥有直飞欧洲的航线的国际机场。
一次扩建站坪、停机坪、货机坪扩建
1995年,中国民航总局基发布了 《关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站坪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基于此批复,桃仙机场先后扩建站坪、停机坪、货机坪共计52947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500余万元。扩建后机场停机坪、站坪、货机坪、维修坪面积达180000平方米,共有机位20余个,可停靠大中型客机加至24架。
助航灯光系统改造
安全监控警报系统
1995年9月,桃仙机场对候机楼、客机坪、停机坪、跑道、机库区、停车场等场地设施安装了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工程共计投资1242.18万元,于1996年4月竣工。
二次扩建扩建的原因与必要性
沈阳桃仙机场始建于1987年,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制约,机场的规模相对较小。机场启用后,年旅客吞吐量以16%至25%的速度递增,机场规模及容量已明显不适应民用航空运输的迅猛发展,各种设施都在超负荷运转。
工程概况
桃仙机场二次扩建工程由中国民航总局、辽宁省和沈阳市共同投资建设。1997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批复桃仙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2月国家计委原则同意民航总局、辽宁省政府关于调整规模的意见,批准新航站楼规模从原来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5万平方米。二次扩建工程分为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工程于1997年8月开工,航站楼工程1999年4月8日正式开工。2001年11月,国家竣工验收委员会对二期扩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2001年12月1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人使用。时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辽宁省省长薄熙来为T2航站楼投入使用剪彩。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共有三座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万吨,其中T1航站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80万人次;T2航站楼建筑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606万人次;T3航站楼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750万人次。
1号航站楼桃仙国际机场T1航站楼启用于1989年4月,占地1.8万平方米,设计年吞吐量90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
改造后T1航站楼共有三层。一楼设有东、中、西三处入口,西侧设置了出港旅客行李柜台,可办理办理行李托运,东侧区域设置了进港行李专区,可办理行李提取业务。二楼北侧为旅客隔离候机区。
2009年,在进行改造工程之时,机场将T1航站楼定位在低成本运营航站楼。春秋航空因其票价便宜,需要低成本运营。T1航站楼正适应了这类航空公司的需求,春秋航空公司成为首家进驻T1航站楼的航空公司。
2号航站楼3号航站楼T3航站楼占地24.8万平方米,由主楼和两个指廊构成。航站楼设计年吞吐1750万人次。航站楼采用U型设计,进深120米,主楼陆侧面宽360多米,空侧弧线部分长度650米,指廊部分长度200米。航站楼1层为旅客到港层。在旅客到港层中,设有10个行李分拣转盘以供旅客提取行李。10个转盘为9套设备,其中7套转盘设备供国内旅客行李提取厅使用,2套转盘设备供国际旅客行李提取厅使用,国内行李提取厅设6条行李提取转盘并预留3条;国际行李提取厅设2条行李提取转盘并预留1条。航站楼2层中央位置设有5个办票岛并设置20多个自助办票机。在5个办票岛中,北侧的3个为国内办票岛,南侧的2个为国际办票岛,可同时提供100个柜台为旅客办票。 办票岛南北两侧分别是国际和国内安检通道。出境旅客办票之后需要通过出境联检区,走检验检疫、海关、边检、安检四关后才能登机。各项检查结束后,出境旅客可到指廊候机厅内候机。候机厅内配有免税店、餐饮区、吸烟室、母婴候机室等。
通航航点截至2011年底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共有运营中航线119条,拥有国内航线99条、国际及地区航线20条。通航城市72座,其中国内城市53座,国际及地区城市19座。。有20余家合作航空公司。国际及地区航线通往台湾、日本、韩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地。
国际航点
国内航点
航空公司设立运营基地的航空公司
其他运营的航空公司
跑道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拥有1条长度为3200米、宽度为45米、厚0.32米-0.35米的混凝土跑道。跑道两侧道肩各宽7.5米,两端各建长60米、宽45米的防吹坪。一条平行滑行道,距跑道中心线距离为200米。2012年,机场启动总投资将超过34亿元的第二跑道工程。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新建一条长度为3600米,宽度为60米的跑道、二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等飞行区设施,新建停车楼、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机场第二指挥塔台。第二跑道预计将于2015年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停机坪停车场在机场三期建设工程中,机场开辟了两个二层建筑结构的地下停车场,单个面积为42424平方米,总面积84848平方米。在地下停车场投入使用之后,原有的地上停车场将停止使用,并改建为绿化带。
过境免签
机场巴士
有轨电车沈阳有轨电车二号线
沈阳地铁二号线白塔河路站便捷换乘,实现交通转换。
从机场T3航站楼前设起点站,沿机场路北侧绿化带—桃仙大街—天坛南街—浑南五路至地铁奥体中心。线路长14.8公里,设车站16座。在白塔河路站可与首末车时间:奥体中心 5:30 ——21:00,桃仙机场 7:00—— 22:30。
票价:单一票制2元,换乘其他线路需要重新计费。
高速公路沈阳机场高速路全长11.68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从机场行车至沈阳主收费口,全程所需时间不到10分钟。为全国首条按十车道规划、八车道通行的机场高速公路,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路。
地铁沈阳地铁二号线于2011年12月通车试运营,而预计2014年建成的二号线南延线将成为沈阳第一条经过桃仙国际机场的地铁线路。
根据机场总体规划,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约为2500万人次/年,高峰小时旅客流量7756人次;货邮吞吐
量40万吨。203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约为47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80万吨。远期到204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约为7000万人次/年,高峰小时旅客流量20125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远期2040年新建西航站区航站楼面积38.97万平方米,共建成二组四条跑道。第二跑道工程
项目主要包括:新建一条3600米×60米的跑道、Ⅱ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等飞行区设施,新建停车楼、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机场第二指挥塔台,工程总投资32.4亿元。待T3航站楼以及第二跑道工程完工后,可以停靠A380等大型客机。扩建后飞行区等级为4F类,可满足A380客机起降。第二跑道有望在2012年开工建设,2014年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相关新闻
|
|
在线支付100%认证
全球机票联网售票
7*24小时专业客服人员为您服务
电子客票,身份证直接换登机牌